1.首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中型生产企业管理的影响更加突出和明显。例如,传统企业的管理完全属于通过人的指示有效传达和逐步减少分层模式。其优点是可变性、灵活性、自由性和随机性强:生产指挥部门发布的生产计划依靠人工计算:材料供应、资源供应、生产指挥、计划监督、计划调整、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完成报告、产品转移等几个管理环节应在总调度室内来回协调。这种落后的管理结果是极其可怕的。在国有传统大型企业工作的管理者都知道,管理效率极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平均管理成本为70元/100元。国家应花费数万亿元让全国国有企业吃这锅饭。绝大多数企业负担不起,国家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因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国有企业进行综合手术外科手术。企业管理越差,管理越差,国务院就越差,国务院就越差。
背景数据证明,这一背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李荣荣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任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大力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与整合,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影响力和驱动力。在李荣荣担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期间,中央企业的数量从196户减少到123户。他的目标是最终将中央企业的数量减少到80-100家。与此同时,央企资产总额和盈利能力持续上升。截至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16.74%;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2.63万亿元,年均增长20.8%;利润从2405亿元增加到8151亿元,年均增长19%。自2006年以来,中央企业开始支付国有资本收入,三年来已支付1371亿元。其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中国石油工业总公司等30家中央企业率先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改善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中央企业快速转型和管理模式升级的重要关键。
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和来自全球化的挑战,再进化显然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就像地球上的生物通过进化、克服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样。企业要想顺利进化、转型升级,就必须重新审视从研发、制造、销售到服务的整体价值链可能面临的挑战。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可能性,创新思维,重新规划企业的再进化战略。
2.举例说明:
自2006年以来,东方电气集团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设备定位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企业和国家能源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研发中心,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履行使命,根据国家能源技术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发电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新能源技术,为东方电气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重大技术设备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经过仔细讨论,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提出了大型企业信息发展的有效模式,建立了集团企业多业务、多系统的数字综合能力平台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多个应用软件系统;在开发实施中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信息成果已成功应用700MW三峡水电、1000MW核电、600/1000MW超临界火电和1.5/2.5MW风电等世界先进水平大型发电设备的研发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数字综合集成平台5.12灾后重建起着重要作用。东电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不容低估。
私域操盘咨询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