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行为分析」产品页面埋点数据采集

写在前面

在互联网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收集用户数据分析已成为运营岗位的必要技能。用户行为数据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埋点收集一般通过事件埋点收集完成。事件埋点收集是通过在产品页面添加代码来记录用户的行为数据,并返回到服务端进行可视化记录。方便企业运营商进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优化产品,准确定位营销方法。

常见的埋点方法

整个页面埋点采集(页面跳转采集);控件埋点采集(包括:Button、文本框、downMenu等);在产品研发和在线运营过程中,用户的行为数据将首先在本地缓存并返回到服务端。前端埋点的方式将受到网络状态、缓存清理、数据丢失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收集的数据无法准确。因此,分析后获得的数据对产品界面、用户偏好等领域的影响不是很好。

如果企业产品对数据采集有较高的要求,服务端可以直接记录(如服务器)Session池);

常见的日志格式数据采集

记录用户行为的基本要素通常使用4W 1H方式,即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行为(What)、方式(How)。记录用户在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行为。

人物(Who):参与事件的用户通常使用开发过程中唯一定义用户的用户ID,设备包括用户ID、UserID、等待非敏感信息。不建议直接收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如果必须收集,可以脱敏。

时间(When):记录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常见标准YYYY-MM-DD HH-MM-SS除了时间戳,服务端也可以使用Session或登录序号等。记录值将用于区分用户登录次数,定义活动次数和行为所有权。

地点(Where):包括用户在内的记录行为发生的地点IP地址、GPS位置、场景或来源(WEB/微信/APP)。

行为(What):记录值可以通过记录事件的属性/参数来生成,常见格式是Key-Value模式。

方式(How):常见的记录值包括:网络环境(WIFI/4G)、系统版本(iOS 12.0.1/Android 8.0)、设备型号(HUAWEI/XIAOMI/Apple)。

应用埋点数据

个性化推荐

根据数据分析用户最近的行为,推荐用户个人的独家页面布局、商品和活动。作者最近在淘宝上发现,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以上是产品运营中的产品页面点数据采集,相关文章后续更新。请继续支持。

私域操盘咨询

免费获取私域运营资料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