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和微信的传播特点比较

不久前开了这个专栏,然后开了一个微信官方账号。随着体验的增加,两个APP我对沟通特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这里,记录它们与专栏和公共账户的培养过程。好奇的朋友也可以跟随我的记录来了解知乎和微信的沟通特点。

(先给我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财经杂感做广告,请移动关注。

以下记录仅适用于新号,不适用于大号V。当然,人们不需要看我们的总结,因为沟通规则是不同的。

言归正传。

微信

微信传播的门槛很高。微信传播渠道有以下几种:朋友圈、微信官方账号(号内推送、历史记录、关键词、预览)、转发个人、转发群、搜索、查看、链接其他文章。由于微信强大的社交特点,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发送朋友圈和转发微信群,其他渠道可以忽略不计。其实即使放在一起,朋友圈也占了大部分流量。朋友圈是传播渠道的重中之重。

所以一篇文章是这样传播的:1.发帖后,首先要靠自己的发圈发群(即使发个人,我们也做不到这种扰民的事情,发群要看是什么群,不然也是扰民)来完成第一波传播。这意味着你的朋友数量特别重要,他们决定了你的第一波传播边界。以我为例。微信官方账号成立之初肯定是从0开始的,只能靠自己的发圈开始。我的微信主要是私用的,从来没有准备过微信官方账号,只能靠运气——因为我不知道微信好友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根本不是聚集在微信官方账号周围的兴趣粉丝,只能靠概率增加微信官方账号的关注用户。2.第一篇文章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成为第二篇文章号推送的传播渠道。因此,第二篇文章的传播渠道是朋友圈和号推送。当然,如果有合适的群体,也应该转发过去以增加曝光率。3.以上流程一遍又一遍,关注用户至少几千才算上一步。

几点经验:(1)可以设置专个特殊的私人号码来连接读者,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公共账户开放率太低的问题。当然,你也可以找到一条退路。(2)服务号码与订阅号码有很大的不同。与订阅号码相比,服务号码的开放率具有很大的优势。当然,微信对服务号码的注册要求也很高。我们在注册公共号码时应该仔细比较这一点。(3)注意力与阅读(可能)之间的差异1-2个数量级(别问我怎么知道,看到我的后台就知道了: D)。

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关注用户的增长会很慢,除非文章爆款。而这恰恰反映了知乎的优势。

知乎

首先,因为知乎会用自己的流量来帮助传播,这大大提高了第一波传播的效率(当然指的是普通新人的信息传播,如果是大的话V没有这个问题,他们反过来给知乎带来了流量)。其次,知乎信息按质量排序,用户对及时性不敏感,所以旧文章的曝光率远高于微信。微信上的旧文章基本上被埋葬了。

然而,由于知乎社交网络薄弱的特点,第二波传播的效率下降非常快。当然,由于知乎将干预所谓的高质量信息的传播,高质量的信息可以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在知乎干预的过程中,沟通和用户同意相互确认。但这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知乎干预本身对内容质量的评价和沟通效率的指导是不公平的。

知乎的信息传播特征也可以从动态折叠中看出。知乎似乎坚定了自己弱社交的立场,坚持以客户主动搜索信息为传播动力。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知乎和微信内容竞争的比较。

共同点

知乎和微信(尤其是微信)为了追求开放率和转发率,创作者往往会做出标题党、夸张甚至震撼的观点。而且随着大家免疫力的提高,出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米蒙这样的公众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记录仅针对沟通特征,而不是内容。在内容方面,标题和内容非常重要:好的标题决定了文章的打开和阅读,好的内容决定了转发和分享。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的一些收获。在我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之前,我会陆续记录公众号和专栏的成长过程。好奇的人可以和我一起探索流量规律。

顺便推广一下我的公众号:财经杂感。有请大家移步关注。

私域操盘咨询

免费获取私域运营资料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